念珠菌病是一种由念珠菌引起的真菌病,常见于妇女、老年人和婴儿。本文介绍了念珠菌病的病因、症状和治疗建议,并提供了预防措施,帮助读者早期发现和治疗念珠菌病。
病因
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,也可在正常人体的皮肤粘膜及肠道中存在而不致病。婴儿皮肤细嫩、易出汗老弱者抵抗力差,妇女由于生理条件如妊娠变化,都有可能使在正常状态下不致病的念珠菌侵入组织而发病。当患慢性或消耗性疾病,抵抗力降低时,或长期应用抗生素、皮质激素、抗肿瘤药物以后,使原来杂居于肠道的细菌失去平衡,念珠菌就乘机繁殖,引起皮肤和口腔的损害(口腔损害俗称鹅口疮),或侵入组织引起胃肠道、呼吸道、脑、泌尿道的感染有些皮肤念珠菌病,如指间糜烂、甲沟炎等,则往往与长期接触水的工作有关。
病症
本病在皮肤上可以表现为米粒、绿豆大小、圆形、界限明显的红色扁平丘疹,上有一圈鳞屑,分散排列而有成群倾向,多见于肥胖儿童的颈背部及其他部位;有的表现为皱褶处擦烂,好发于乳房下、会阴、腋下脐、肛门沟及指(趾)间等处,可有潮红糜烂,浸渍发白的皮屑,边界较清楚,多发生在肥胖多汗的人,也可引起甲沟炎,皮肤红肿作痛,但不化脓,真菌不直接侵入甲板,仅可使甲板生长不良,高低不平,但在囗角处可致口角炎,有裂纹。口腔或阴道内可出现豆渣样白膜损害,也可引起龟头包皮炎。在内脏,如消化道、呼吸道、泌尿道、脑、心等都可发生病变症状和一般慢性感染表乏特异性。内脏念珠菌的诊断较困难,痰、大便等标本培养有念珠菌生长并非绝对可靠,需要反复培养多次为同―菌种,并结合症状表现或检查发现大量分隔菌丝等才可确诊。
治疗建议
本病宜早期发现,早期治疗,如果慢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鹅口疮,不应认为是―个局部感染,可能是消化系统感染的局部表现,应作全身治疗。常用药物有制霉菌素、酮康唑等,病情严重者可考虑应用伊曲康唑、氟康唑、两性霉素B、氟胞嘧啶等。皮肤、指甲、口腔或阴道念珠菌病,局部用药比较方便,用甲紫(龙胆紫)药水也可见效。对皮肤念珠菌病可用温和的治癣药,如复方雷琐辛搽剂或制霉菌素配成的药水,效果较明显。也可用2%咪康唑霜、1%克霉唑或益康唑霜。阴道可塞制霉菌素栓剂或片剂。
预防措施
保持皮肤清洁干燥、提高身体抵抗力以及合理应用药物是预防念珠菌病的重要措施。如果出现念珠菌病症状,应立即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。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治疗,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念珠菌病,保护我们的健康。